日前,国家京剧院2023年复排剧目、京剧《西厢记》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京剧《西厢记》曾于1959年登上舞台,时隔64年后,国家京剧院对这一经典剧目进行复排,使之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新版《西厢记》不仅保留了原版剧本中的艺术精华,在人物、故事、舞美、音乐方面也有新的特点,彰显了传统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鲜明气象。
(资料图)
▲新版《西厢记》剧照 国家京剧院供图
精益求精打磨艺术经典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高峰,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到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这段传奇爱情故事几经改编、完善,至今热度不衰。1959年,田汉先生取诸剧之长改编而成的京剧《西厢记》登上舞台,由中国京剧院(今中国国家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今北京京剧院)联合演出,张君秋先生饰崔莺莺,叶盛兰先生饰张珙,杜近芳先生饰红娘,李金泉先生饰崔老夫人,娄振奎先生饰惠明,阵容强大、表演精彩,盛极一时。国家京剧院2023年复排剧目、京剧《西厢记》,剧本改编李瑞环,艺术指导叶少兰、赵秀君,主要演员郑菲、张兵、李晨等,以崔、张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塑造了崔莺莺、张珙、红娘、老夫人等众多个性鲜明、灵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台表演精致、舞台考究、唱念动人的精彩剧目。
为切实提高青年演员表演水平,扎实做好京剧艺术流派传承,国家京剧院力邀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赵秀君担任此次《西厢记》复排的艺术指导,还请到了众多老师参与排导。“《西厢记》这出戏很不好唱,我教学生的时候对于每个字、每个腔的衔接要求都比较严格,希望他们通过这出戏能够掌握张派的发声气息,懂得如何去塑造人物,从而进入戏里和这个流派里。”该剧艺术指导、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郑菲、张兵、李晨、张雪岩、谭帅等青年演员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赵秀君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对崔莺莺这一角色的形象塑造手法与人物心理动态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在艺术表达上有了提升。”剧中,崔莺莺扮演者郑菲说。扮演张珙的张兵是叶少兰先生的弟子,他表示,在排练中,叶少兰先生倾囊相授,为他与各位演员讲解表演诀窍,帮助后辈更准确、深入地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剧情节奏,让大家受益颇丰。
“每一个演员通过排练和实践,无论在表演、唱腔,还是在各方面的综合艺术展示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让人耳目一新。”该剧复排导演兼艺术指导、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说。
新版《西厢记》亮点纷呈
叶少兰介绍,1959年编排的《西厢记》时长3小时40分钟,此次复排的《西厢记》是经过精心整理改编的,时长为两个半小时。原版《西厢记》集京剧青衣唱腔之大成,脍炙人口。而新版《西厢记》保留了原版剧目中所有的表演唱腔艺术精华,人物个性更加典型、突出,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流畅。“并不是凭空创造,也不是为减时间而减时间,关键是在前辈艺术家表演的基础上,进行了扎实地继承。通过精心整理,汇聚了精华,尤其是集中了张派那些精彩的唱段。”叶少兰说。
除唱腔与故事情节外,新版《西厢记》中的角色表演方面也有新的特点。剧中“红娘”的饰演者、国家京剧院青年团荀派花旦演员李晨表示,《西厢记》中的“红娘”借鉴了花衫的表演手段,彰显稳重、大气的人物品格,不同于单纯活泼的花旦角色,这意味着她需要根据人物内心与剧情变化来调整表演风格和技法。
新版《西厢记》在舞美、音乐等方面也追求有所突破。如舞美方面,以线装书插画的形式来装扮舞台,使得舞台布景典雅独特、美轮美奂。在伴奏方面,该剧指导老师朱建中表示,该剧不同于传统京剧的伴奏,伴奏韵律需要保持跟演员一致的情绪,要表达人物感情,还要辅助剧情的起承转合,因此非常难。
让传统老戏更鲜活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介绍,近年来,国家京剧院在秉承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传统戏“三并举”的剧目方针的同时,开创改编经典名剧、经典名著的“两改”创作思路,从经典之作中汲取养分,提升创作质量,打造符合国家京剧院品格的精品力作,丰富剧目画廊,接续推出京剧《五女拜寿》、现代京剧《主角》,还将对明传奇《牡丹亭》进行移植改编,并计划推出京剧版《红楼梦》。
“此次复排《西厢记》是落实‘两改’创作思路的重要举措。此外,国家京剧院的旦角戏基本上是以梅派为主,张派虽有,但不是特别突出。我们还想通过这部戏的复排,在坚持和不断提升梅派艺术的同时,让张派艺术在国家京剧院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不断丰富京剧流派多样性。同时,增加新的保留剧目,尽快推出青年演员,让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王勇说。
新版《西厢记》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令人惊喜的是,郑菲、张兵等不同行当的年轻演员在剧中展现了张君秋、叶盛兰等老艺术家当年对这出戏的一些追求,尤其是艺术方面的追求。”北京资深戏迷高女士说。
“国家京剧院作为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国家文艺院团,要展现《西厢记》的文学品位和文化品位。同时,老戏要新演、老戏要跟时代合拍,内容虽然是传统的,但是整个呈现要有时代的一种感觉。”王勇认为,“所谓老戏要新演,不是说去亵渎老戏,而是在老戏的基础上让现代观众去喜爱。我们要寻找与现代观众的审美契合之处,这是最重要的。”
2023年8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让经典老戏“活”起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