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属于爱书人的盛宴——上海书展正式开幕。
【资料图】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下,职工阅读情况如何?在推进“全民阅读、书香满城”的过程中,上海工会组织可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怎么让更多的职工拿起书籍、爱上阅读?出版企业又该如何让好书“破圈”?劳动报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调查。
微调查
年阅读量3-10本占比最高 文学作品、行业书籍受热捧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去书中寻找“颜如玉”和“黄金屋”了?日前,劳动报联合申工社就读书这一话题做了一次调查,共吸引1331名职工参与调查。
调查显示,一年内,22%的受访者没有读书,28%的受访者有读过书,但不超过2本。阅读量在3本至10本范围内的职工为35%,占比最多。另有6%的受访者表示其阅读量在11本至20本之间,还有9%的受访者阅读量超过20本。
在阅读时间上,51%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小于30分钟。32%的受访者每天能匀出半小时至1小时阅读。每天能抽出1小时至2小时的时间阅读的受访者占10%,只有7%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能确保2小时以上。
茫茫书海中,各类经典文学作品最受读者喜爱,25%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21%的受访者青睐于各类与自己行业、业务相关的书籍,希望通过阅读此类实用书籍提升能力和水平。各类知名人物传记也比较受欢迎,占比为14%。9%的受访者或是初为人父母,最爱阅读育儿相关的书籍。还有4%到6%不等的受访者选择了工具书、财经、绘本、诗歌等类型的书籍作为首选阅读。
从本次调查来看,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职工的阅读形式也正在发生变化,近四成受访者(36%)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其余受访者的阅读场景比较固定,如睡前或起床后、通勤路上、节假日等,各有超一成受访者选择这些选项。仅有7%的受访者,把泡书店或图书馆阅读作为首选。
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里的亲子时光。展翔 摄
阅读阵地
“职工书屋+”模式大招频出 引领职工好读书、读好书
遍布申城各处的职工书屋,是职工学习成长、素质提升的“加油站”。截至目前,上海共有职工书屋全国示范点391家,上海示范点110家,自建点3525家。
职工书屋不能只是建起来,更要转起来、活起来,吸引职工走进来、坐下来、读起来。记者调查发现,中交三航局、上海电信、九百集团、杨高公交、本田摩托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书屋,以“职工书屋+”模式做实“职工书屋”品牌,创新形式打造职工精神文化家园,引领职工共读好书、共享成长。
中交三航局:职工书屋+技能学习,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职工书屋始终跟着项目走。企业现有各类职工书屋、读书角近 300 个,藏书超过18万册。
在三航局,职工常年在项目一线工作生活,因此,建设“书香三航”成为三航局工会解决项目职工生活枯燥乏味的有力武器之一。除常规读书活动外,三航局工会结合行业青年人数多、经验相对不足的现状,发挥职工书屋专业技术学习平台功能,倡导职工学习考证,提升青年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正因如此,三航局里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成长。如在三航风华号风电安装平台船的“擎风读书会”读书小组,组长马力广便是通过阅读学习,增加了职业技能,工作表现突出,从一名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此后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上海电信:职工书屋+劳模引领,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全国劳模邱莉娜在朗读亭内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刘振思 摄
“读完本书,对服务在用户一线的我来说收获很多,最大的感触是,这本书中关于企业的相通性内容,很多都能够让我立刻想到我们公司正在做的点……”视频中,上海电信全国劳模邱莉娜作为首期嘉宾,正在分享她阅读完《解放用户: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与实践》后的感悟。
自去年以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工会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为抓手,依托职工书屋这一平台,发挥劳模先进在阅读学习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读好书赋新能”全员读书系列活动。据了解,由邱莉娜、徐倩雯等电信系统劳模、工匠、先进员工等领衔开展的“共读一本书”领读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6期。
九百集团:职工书屋+阅读活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九百集团职工书屋面积10平方米,目前有藏书2000余册。在九百集团,职工书屋“麻雀虽小”,但依托其开展的读书活动,为职工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作为集团党委精心打造的企业文化品牌,“九百讲坛”自2015年第一讲以来,已举办了49场,有184名主讲人登上讲坛,职工们也可在读书活动中,围绕书中的内容各抒己见、以书会友。
杨高公交:职工书屋+图书漂流,让知识有爱循环
在成山路公交停车场里,由浦东新区杨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建设的“领航社”职工书屋是职工喜爱的文化阵地,不久前,该书屋获评2022年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在这里,职工不仅能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还能参加各类读书学习活动,如读书演讲竞赛、好书交流会等。特别是“爱心漂流”书籍活动,由职工捐赠的书籍在贴上专属标识后,会定期流动到一线站点、车间供职工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扩充书籍量的目的,成了职工书屋的特色活动。
本田摩托:职工书屋+电子书屋,同本书可“一对多”
本田摩托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职工书屋运行已十年有余,原有的运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职工的多元需求。于是,公司工会在传统“纸质职工书屋”的基础上,增建了“电子化职工书屋”,全方位覆盖职工的电子阅读权限。
电子书屋采用扁平式两层管理方式,由负责人和各区域组长各司其职;资金方面,由工会出资购买电子读书卡,组长申领读书卡账号分配给各小组成员,并做好问题反馈。各账号内关联用户,可无限次自由选择阅读终端登录,同一本书亦可在数个终端被同时开启。
“致敬!娘家人”主题图片展中展出的职工书屋样板间。李成溪 摄
既能喝水休息,又能读书“遛娃”
职工书屋嵌入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夏避酷暑,冬避严寒,为众多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休憩的“港湾”。目前,上海市区两级工会共设立了1439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在硬件设施上,所有站点均严格按照市总工会“6+X”的标准进行配置,其中,在“X”的“自选动作”中,许多爱心接力站都增加了职工书屋这一服务功能,且颇具特色。
暑假期间,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里的户外爱心接力站很是热闹,来此领水纳凉的户外职工络绎不绝。而爱心接力站一角的“职工书屋”里,也是常常满座。记者到访时,环卫工韦艳和她的8岁的儿子一人一书静静翻阅,享受亲子阅读时光。“我们公司的宿舍和我负责清扫的路段都在附近。”韦艳介绍,“孩子放暑假了,工作带着他也不方便,就想让他来这里看书。”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户外职工亲子阅读场所,在全市还有很多。如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湖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其内嵌含有露台的职工书屋。据该爱心接力站负责人透露,为方便带孩子的职工静下心来阅读,他们专门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儿童游乐区。“我们最近还打算以免费赠送咖啡券的形式,吸引更多职工进来,捧着一杯咖啡阅读书籍。”
建在浦东新区曹路镇恒越广场里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人气十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着众多外卖小哥前来纳凉休息。记者看到,该接力站同样嵌入了职工书屋这一服务功能。走进接力站,一排座椅后方,靠墙而立着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经典、专业技能等品类丰富的书籍。为了吸引更多“小哥”在休息之余能够拿起一本书翻阅,站点负责人推出了“看书写感想”的互动环节,并设置了洗护套装、保温杯等物品作为活动奖品,鼓励户外职工投入阅读怀抱。
破题有道
聚焦读书这件事 历时三月调研,收集建议46条
41年前,在读书这件事上,一项被称为上海工人阶级的创举——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应运而生。40多年来,职工通过读书明理、求知、成才,这项活动也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力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的群众性读书学习活动。
在引导职工读书励志、读书提技、读书修心上,该如何探索?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未来发展路径如何?近三个月以来,市读书办、市工人文化宫组成调研组,开展调研走访、座谈交流14场次,收集意见、建议46条,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组一方面对基层推动阅读提技、读书修身成才、建设楼宇阅读模式以及文化空间助力赋能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予以了总结提炼;另一方面也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譬如,在企业如何平衡阅读与生产的问题上,调研组提出建立读书小组灵活开展阅读、将新颖的阅读形式送到一线、将职工阅读与职业素养提升挂钩、设立阅读达人评选等一系列重视机制建设、助力企业产阅融合的对策。又如,针对打通出版上下游资源的问题,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将发挥好出版资源互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融媒体读书节目《我们读书吧》、场景读书会等,推荐好书新书;同时也可借助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各类沉浸式读书活动。
世纪出版集团推“讲书人”大赛
助力好书 “破圈”吸引更多潜在读者
信息时代,好书也怕无人读。如何让优秀的图书真正“破圈”,来到属于他们的读者群面前?针对这一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策划了一场长达数月的 “世纪讲书人”职业技能大赛。“讲书人”通过幽默而不失专业的讲述,将一本本原本可能被隐藏在“书海”中的好书,飞入百姓书架中。
今年5月,各个出版社编辑、书店职工等共计42位“讲书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决赛比拼。他们通过精心提炼的语言,创意的表达以及紧抓眼球的讲述风格,令比赛的观赏性和专业性兼备。
有意思的是,作为讲书人,一些选手本身便是所讲书籍诞生的全程亲历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江晔便是著名作家孙甘露先生所著《千里江山图》一书的编辑。孙甘露的这部作品更是在日前获得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江晔的讲书风格就和孙甘露的文字一样,在历史的波谲云诡中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和呈现这一过程。此外,江晔还讲述了此书出版遭遇的困境和诸多对于文字处理上的匠心,这也让读者可以更为全面地感知作家、编辑团队为一本书所做出的努力。
决赛现场,还邀请了帆书App创始人、著名读书人樊登作为嘉宾,点评决赛中亮相的15位选手。樊登惊艳地表示,从比赛中可以看出,出版人是更善于推介的,“这是一条全新的路径,出版人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讲书风格,通过互联网,通过直播去创造一个新的生态,一个属于‘讲书’的互联网生态。”
职工通过自助借阅机借阅书籍。王冰鑫 摄
记者手记
同赴一场 读书盛宴
李成溪
调查结果出炉后,喜忧参半是记者的第一感受。喜的是有近八成的受访者一年当中会读书,忧的是约五成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且年均阅读量不超过2本书。正如受访网友Smiler所说,“工作多年以后,看书好像成了奢侈。”
早在四十多年前,上海工会就开始关注职工读书。一直以来,在“如何让职工爱上阅读”这件事上,工会始终记挂在心。在走访中记者看到,上海各级工会组织或升级阵地,赋予其符合自身特色的“书香”新定位,或依托阵地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或以劳模先进为榜样,带头领读,从而吸引职工加入阅读的盛宴,帮助职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于漪曾说,读书是从多种多样的人生正反经验中获得启迪,获得智慧,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8月的上海,书香味扑面而来。我们希望这份“读书热”能带动更多职工氤氲在浓郁书香中,我们盼望在不久的将来,职工每天的阅读时长能够再久一些,选择“阅读量超过20本”这一选项的职工也能再多一些。
(劳动报首席记者 李嘉宝 庄从周 劳动报记者 李成溪 张锐杰)
来源:中工网